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党校报 > 2023年 第5期 > 第5版 学员天地
把斗争精神融入血脉 以斗争姿态开拓未来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7日 部门/单位: 文: 图: 签发人:
文章作者:李 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斗争精神作出重要论述,深入阐发了伟大斗争的重要意义,要求广大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淬炼出的鲜明政治品格,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出的宝贵历史经验,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重大成就,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斗争精神的深厚历史逻辑和强烈现实逻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弘扬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知史鉴今,彰往察来

斗争精神根植于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和血脉灵魂,更融进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斗争精神贯穿了百年党史的光辉历程。我们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以伟大斗争成就伟大事业、创造伟大奇迹。这充分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具体实践,与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同向共生的密切关系。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在筚路蓝缕中披荆斩棘,在艰难困苦中不懈努力,才塑造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气质。

斗争精神成为兴党强党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回顾百年党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始终秉承斗争精神,在面对各种困难和历史考验中奋勇前进、敢于斗争,在面对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难题中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才成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篇章,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考验斗争意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必须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的斗争方向,凝聚坚韧的斗争意志,坚定必胜的斗争信念,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风骨,转化为时刻准备好在矛盾冲突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挺身而出的行动自觉。

越是复杂的局势,越是充满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只有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在风险挑战面前敢于斗争,在阻力矛盾面前善于斗争,才能在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主动权。

越是繁重的任务,越是练就斗争本领。新时代的伟大斗争面临新要求、新任务,具有新形态、新特点。要立足时代之基,把握复杂形势,做好本职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就业、人才、社保等作出了总体部署,对高技能人才培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支撑。人社部门作为主要牵头部门,要从服务就业促进发展的大局出发,创新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推行“新八级工”制度,多层次发展技工教育,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奋楫扬帆,烈火炼金

保持对党忠诚、立场坚定的斗争姿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防风险、保安全是不能破防的底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将时刻做忠诚拥护、坚定践行“两个维护”的表率,在斗争中时刻保持战略定力和政治鉴别力,既要敢于同各种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又要清醒认识斗争精神的内涵本质与正确边界,坚决防止在形势严峻、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保持愈挫愈勇、遇强更强的斗争姿态。行百里者半九十,胜者往往是在不断失败又重新奋起的过程中敢于斗争、坚持斗争的人。作为在第一线从事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操盘手”“排头兵”,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将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深入推进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西部工匠城、职业能力建设改革创新先行区等一批技能四川重点项目建设,奋力打造“天府新农人”“天府建筑工”“天府技工”“天府数智工匠”“川菜大师傅”五大省级技能公共品牌,新建一批技工院校,创建优质技工院校和优质专业,推动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更好服务产业发展。

保持久久为功、永不懈怠的斗争姿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将坚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深化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持续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推动建立以体现技能价值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大力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积极完善政策、创新举措,为加快培养支撑“四川制造”“四川创造”的高素质产业大军努力奋斗。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 30 期中青年干部培训 2 班学员,现任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